欢迎来到小芳学习网!

最新乡镇脱贫攻坚先进汇报材料

山东省 时间:2015-02-21

【www.donglinxiaofang.com--山东省】

2017年最新乡镇脱贫攻坚先进汇报材料

乡镇脱贫攻坚先进材料一

多年来,山东省始终把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作为推进全省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村为基础、连片开发、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通过项目带动,积极引导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贫困农户能够直接参与的优势主导产业,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扶贫对象脱贫致富。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产业开发。山东省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山区、黄河滩区、盐碱涝洼区、库湖区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些区域的产业培育,支持贫困地区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牧则牧,集中力量发展规模化、基地化特色支柱产业。位于沂蒙山区的费县,大力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果业生产,连片开发建设15万亩核桃基地,成为全省最大的优质核桃生产基地。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条件。近10年来,全省累计开发荒山、改造盐碱涝洼地120万亩,整修新建生产道路1万多公里,新增基本农田近60万亩,覆盖全省200多个贫困乡镇3000多个贫困村,受益贫困人口近300万人。济南市2003~2010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5亿元,配套建设蓄水池、输水管道等水利项目300多个,夯实了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

最新乡镇脱贫攻坚先进汇报材料

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放大扶贫开发效应。多年来,山东省先后在贫困地区组织审定了88家省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2002年以来,共安排扶贫专项贴息贷款12.4亿元,贴息3900多万元,支持企业直接或间接拉动25万农户80多万人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德州市12家扶贫龙头企业共发展种植基地78.6万亩,养殖畜禽6800万只,覆盖带动450多个贫困村12.8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300元,解决了7000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稳步扩大互助资金试点,助力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融资。山东省自2007年启动实施贫困村村民互助资金试点以来,稳步扩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成为深受广大贫困农户信赖的一项民心工程。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建立省级以上互助资金试点村688个,入社农户15万户,累计为9.9万个贫困户发放借款4.71亿元,户均实现增收1274元。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多年来,山东省大力支持贫困地区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帮助贫困农民解决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难题,形成了以农兴会、以会带户、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良好格局。菏泽市成武县白浮图镇为发展芸豆生产,建立了合作经济组织和芸豆协会,有计划地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全镇大棚芸豆种植面积由2001年的6000亩增加到目前的6万多亩,初步形成了以该镇为中心的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无公害早春大棚芸豆生产基地,仅此一项,就为入社农户年增收1万多元。

乡镇脱贫攻坚先进材料二

实施“雨露计划”,是有效提升农民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稳定实现转移就业,促进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事关贵州省农村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针对贵州致贫最主要因素,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贵州省当前“最核心的民生是增收,最突出的民生是实现脱贫,最急迫的民生是农村危房改造,最长远的民生是教育,最普遍的民生是社会保障,最根本的民生是就业”,把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据统计,贵州省实施“雨露计划”以来,已累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5亿元,培训苗族、侗族、布依族、汉族等贫困人口81.97万人,其中稳定转移就业(转产)69.84万人,转移就业率为85.2%。从近五年监测汇总情况看,经过“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年人均工资性收入均超过1万元(其中初级技工超过1.3万元,中等职业教育1.8万元),年人均支持家庭现金达到6897元,远远超过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着力推动形成“大培训”格局。从今年起,对从事加工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软件开发、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和特色食品生产的微型企业给予补助,凡个人筹集10万元、安排当地群众就业7人以上的,政府补助5万元;协调金融机构配套贷款15万元;企业投入运营后,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返还15万元。

二、突出重点、按需培训,着力实现扶贫对象稳定转移就业。依托雨露计划培训合作学校继续开展初级技工、普通农民工和民族民间技术艺术等培训,较好满足了贫困群众不同的培训需求,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带动贫困家庭脱贫。省扶贫办与省教育厅合作实施“雨露计划”助学工程,选择国家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优势专业,面向全省农村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开办“雨露班”,按每生每年补贴5000元(财政扶贫资金补助2000元,教育厅学费减免1500元,国家资助金生活补助1500元)开展为期1—3年的职业教育培训。今年资助1万名“雨露生”,学员获得“双证率”和转移就业率都高于85%。

三、创新机制、加强合作,着力开展各类扶贫培训试点。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参与“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10747名贫困家庭子女以“一卡通”的形式,每人每年直接获国家1500元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补助。

四、强化管理、严格程序,着力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目前,所有雨露计划培训都实行项目管理,从申报、审批、实施和报账都有严格的程序,不同类型的培训都有明确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质量要求,各级扶贫办在培训过程中至少到现场开展1次监管并填写监管表作为报账依据。

乡镇脱贫攻坚先进材料三

深山区、水库库区、自然灾害频发区是区域性贫困的典型。为彻底改变这些地区居民的贫穷落后面貌,江西省委、省政府创新扶贫思路,开展移民搬迁扶贫,将居住在深山区、水库库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的居民,移民搬迁到靠近县城、靠近乡镇、靠近工业园区、靠近公路、比较适宜居住的地方。这项扶贫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乡村的贫穷落后面貌。

截至2011年,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25亿元,整合各类资金100多亿元,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2657个,完成移民搬迁45万多人。全面实现通路、通水、通电的安置点有2634个,占安置点总数的99%。

江西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目标,制定了《江西省移民搬迁扶贫规划(2008-2012年)》,同时还将移民扶贫与生态移民、以工代赈异地搬迁扶贫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整村推进扶贫和“雨露计划”相结合,着力解决移民安置地生产条件问题、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移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以及移民的增收和持续发展问题。江西的《“十二五”扶贫搬迁规划》,正在待国家的规划下达后颁布实施。

由于规划科学、组织合理,很多深山区、库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的居民不仅实现了居住点的整体搬迁,而且实现了整个行政村的整体搬迁,修水县程坊乡,除了乡政府所在地未搬迁外,实现了整乡搬迁。

在资金统筹上,江西认真贯彻大扶贫理念,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省市县三级共补助建房资金每人4000元(其中直接补贴贫困户建房不少于3500元)。移民安置点的用地、土地平整等由地方政府负责;安置点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由相关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其他成员单位,要将移民扶贫工作作为本单位的重点,在投入上给予倾斜。

政策扶持上,对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实行零税费管理。将移民集中安置点优先列入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整合民政、水利、卫生、电力、通信等部门资源,全力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

在社会帮扶上,积极引导定点帮扶单位、非公有制企业等各种社会扶贫力量,参与移民扶贫,取得了良好效果。定点单位扶持、企业扶持、个人扶持事例不胜枚举。

江西制定下发了《江西省移民扶贫操作指南》,建立了“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省市支持、县乡落实”的工作机制,规定了“户申请,村推荐,乡审查,县批准”的工作程序,建立了移民对象认定的三榜公示制、住房建设的“五统一分”制、资金管理的报帐制等制度。由于工作的公开公正透明,以及宣传发动的充分及时,江西的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历时9年,搬迁45万多人,无一人返迁,无一人上访,无一起安全事故。

本文来源:https://www.donglinxiaofang.com/zhongkao/201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