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小芳学习网!

领导班子组织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材料

材料素材 时间:2020-08-07

【www.donglinxiaofang.com--材料素材】

2017年领导班子组织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材料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频发多发趋势,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还引发了大量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阻碍了经济发展步伐。

一、近年来腐败案件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一是从信访量及发案率来看数量居高不下。2011年,我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及电话举报173件(次),立案查处案件24件;2012年收到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及网络举报179件(次),立案查处30件;2013年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及网络举报159件(次),立案查处32件。这些案件中涉及领导干部的案件较多,共计49件,占案件总量的56.98%,其中科级领导干部13件,占案件总量的15%,农村干部36件,占案件总量的41.8%。

领导班子组织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材料

二是从案件类别来看民生类问题较多。在近三年查办的86个案件中,涉及民生类的案件共67件,占案件总量的77.9%。主要表现在一些承担民生工程的部门以及部分村组干部贪污、侵吞、挪用各种惠农资金、土地补偿款、扶贫救灾款、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款、拆迁安置款等专项资金。如某村党支部书记,虚报冒领粮食直补款、私批宅基地等行为引发群众不满,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某中心原主任,利用职务之便,亲自操作为其亲属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租单位门面房7间,从中获取利益22万余元,引发单位职工不满联名举报,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某村党支部书记在给村组打井、开发村组土地、硬化村间道路、承包工程项目及买卖村组土地过程中收受贿赂累计4.5万元,群众举报后,被依法判刑并开除党籍。

三是从人员类别来看村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因国家政策和项目建设不断向农村倾斜,村组干部贪污受贿等经济违法犯罪问题也在逐年上升,不仅严重制约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还经常激起民愤,引发群众上访,甚至出现集体访、越级访,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社会稳定。主要表现在民生工程、土地征迁赔偿、财务管理、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方面贪污受贿、挥霍浪费、虚报冒领等。2011年全县立案查处的24个案件中,涉及村组干部的8件,占案件总量的33%;2012年立案查处的30个案件中,涉及村组干部的12件,占案件总量的40%;2013年立案查处的32个案件中,涉及村组干部的16件,占案件总量的50%。

四是从案件性质来看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类问题较为突出。在近三年查处的86件案件中,涉及到贪污贿赂及失职渎职问题的案件各占16起,占案件总数的37.2%,位居前列。这些案件中不仅有领导干部也有一些一般干部,涉案金额多则几万到几十万,少则几千元。如某单位原副局长张某在协调工程项目征地建设过程中受贿4.2万元;某镇一村民小组长白某,在担任组长三年时间受贿11万元,挪用公款12万元;某中心原主任李某,利用职务之便,在短短3个月时间,收受贿赂达11.2万元,贪污公款0.7万元。还有一些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对待本职工作敷衍塞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予理睬或处理不力,引发群众越级访和集体访。近三年查处的5起违法占地、违规建设等案件,都是镇、村干部失职渎职造成的。如2013年3月份查处的营头镇某村党支部书记,在明知县上对红河谷旅游景区有规划的情况下,对发生在本村的违规违法现象不予制止和反映,导致部分村民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加盖住房、私建住房,破坏了镇村统一规划,影响了红河谷旅游景区整体规划和对外形象,就属于典型的基层干部失职渎职行为。

五是从作案手段来说逐渐隐蔽多样。发生违法违纪案件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贪污、侵占、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土地补偿款、粮食直补款、退耕还林款和救灾救济扶贫等资金和物资;合伙作案、公款私存或转借他人以获取利息,或借给亲友使用;财务管理混乱,吃喝挥霍,随意开支等。如某财政所所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虚报冒领等形式,伙同村组干部套领粮食直补款,贪污公款6.64万元、受贿6.86万元、挪用公款25万元;某村四名村干部合伙,将西宝高铁征地补偿款、地面附着物赔偿款、灌溉渠赔偿款等共计7.3万余元,采取虚报冒领方式予以私分,并将国家拨付给村民的低保金和村民沼气池建设水泥款共0.7万元,采取收入不入账的方式予以私分。

二、违纪违法案件频发多发的原因分析

1、少数干部个人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漠。从近三年立案查处的领导干部来看,大多数干部文化程度及综合素质较低,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8人,高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68人。浅薄的文化素养造成了这些基层领导干部平时疏于政策理论的学习,忽视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对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以及制度、法律知之甚少,纪律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有些干部在被查处后还不认为自己已经触犯了党纪国法。如查处某中心主任李某案时,他还面对办案人员说,“该说的事我都说了,我家里还有事,我得回去处理家务”。另外,目前农村村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之所以易发多发,与其自身文化水平低、缺乏政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无不有关。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人才外流,致使农村基层干部文化层次偏低,他们除了村上工作之外,还要耕种自己的田地,对政治、思想、业务的学习没时间、没精力、没兴趣,以致对党的农村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容易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加之他们的工资待遇较低,往往把当干部作为谋财之路,把集体财产视为自己的私家财产,以权敛财,以财争权,损公肥私;还有的干部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用人上搞小团体,拉帮结派,任人唯亲,以致相互间的监督制约形同虚设,甚至串通一气违法违纪。

2、个别人私欲膨胀,思想道德滑坡。绝大多数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放松世界观改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一是个人私欲膨胀,宗旨意识淡化。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权力观,变“公仆”为主人,谋利之心膨胀,放任之心膨胀,贪腐之心膨胀,将本来用以为国家干事业为人民谋福利的领导职权当作谋求私利、捞取钱财、寻求退路的手段。像某中心主任明知自己亲属租赁单位房屋属于违反规定行为,仍然以低价出租给亲属,甚至还把合同签到自己退二线以后。二是少数人思想道德滑坡,挡不住诱惑。在市场经济下,受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个别干部不能自持,最终把手伸向了集体或掌管的专项资金。这一点在基层干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他们大多有一定文化程度、头脑较灵活,看到亲戚朋友、邻里乡亲或外出打工者有钱潇洒快活,心理产生失衡,利用手中的权力骗取国家资金、变卖集体资产,在群众办事时吃拿卡要,能捞就捞,能贪就贪,导致经济上的贪得无厌和生活上的腐化堕落。

3、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有效监管。腐败的主要根源是权力,不管是上至中省达官要人,还是基层党员干部,贪腐无不与手中的权力有关,权力过分集中,加上监管不到位,就会出现“一言堂”、“家长制”。一是对领导干部监管不到位。单位“一把手”领导权力过于集中,上级监督太远,不能经常性及时发现问题;同级监督太软,心存顾虑,怕伤和气,在监管上存在形式主义,打不开情面,监而不管,督而不查,甚至有时忽视了监督和管理,所以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表现得尤为失之于软。二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管缺失。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任职时间较长,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工作中不听从上级领导,不服从上级管理,甚至在有些重大工作推不动时就甩手不干,因此,出于工作、人情等方面的考虑,乡镇党委、纪委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持“民不告,官不究”的态度。还有部分村干部是书记、主任一肩担,权力就更集中,村两委会一人说了算,他们集决策权和资金支配权于一身,家长制作风严重,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执行都流于形式。

4、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一是教育缺失。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监督机制不畅。监督的缺失和不到位,使得一些人贪污贿赂长达数年,却长期未能被发现,使其有恃无恐。三是财务制度不健全。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件的增多与当前财经制度不完善、财经纪律松弛等因素密切相关,大多数单位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格,财务人员缺乏有效监管,对“一把手”领导言听计从,对其错误的做法不予制止,甚至与其共同违反财经纪律。四是村组帐务混乱。目前,农村集体资金来源趋于多元化,农村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落实不到位,对资金运作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在实际执行上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有一些村村会计形同虚设,通常就是个记账员,村里一切开支均由村书记或主任掌握;有些组上甚至没有会计也没有账目,组长一人说了算。五是村务、财务公开不到位。推行的村务、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尚未真正发挥好监督作用,对群众关心、关注的如征地补偿、拆迁补偿、安置情况、账务收支等问题,不公开或有选择地公开,避重就轻。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强化党员干部个人素质。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每年在全县范围内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素质教育,加强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二是加强法制教育。通过眉坞大讲堂、干部法制培训等形式,深入开展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的群众观念、纪律观念、法制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三是广泛开展警示教育。针对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充分发挥警示教育基地的作用,利用身边一些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寓教于案。四是狠抓农村基层干部教育。针对基层干部的文化层次和工作实际,灵活采取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教育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逐步改变目前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知识水平偏低、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有效遏制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发生违纪违法行为。

(二)强化监督,将权力置于监督之中。一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管。经常对各级各部门执行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领导班子廉洁从政情况、各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批评教育,责令整改,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在干事的同时不出事,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二是加强对村组干部的监管。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强化“村民理财”、“民主议事”,把村级各项事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积极推行民主评议干部活动,建立健全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使村干部切实受到监督和约束。三是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管。对重大事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布,防止暗箱操作;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项目质量、扶贫救灾资金、强农惠农等民生领域各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资金廉洁规范运行。四是加强对工作之外的监管。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管,延伸监督触角,实现关口前移。通过鼓励群众举报、开展明察暗访等,对利用公款吃喝宴请、借婚丧嫁娶事宜敛财、生活奢靡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三)加大惩处,增强案件震慑力。一是加大问责问效力度。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陕西省领导干部警示训诫防线、《眉县机关效能问责暂行办法》等制度规定,综合运用组织处理、警示训诫、行政问责、纪律处分等措施,对领导干部违纪违规问题严格责任追究,防止党员领导干部小错酿成大错。二是加大对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强与检察机关的沟通协作,严肃查办破坏环境、影响发展和阻碍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失职渎职案件,征地拆迁、工程建设中的权钱交易、贪污贿赂和以权谋私案件,特别是严查少数镇村组干部滥用职权、与民争利、涉黑涉恶、利用宗族势力欺压群众、截留挪用扶贫救灾等专项物资和侵占集体财产等行为。通过严查重治,提高震慑力,惩前毖后、警示育人。

(四)完善机制,规范权力运行。一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党政一把手述廉述效、一把手末尾表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村民监督委员会等反腐倡廉十五项制度建设,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建立风险防控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二是规范权力运作机制。对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经过党委会集体研究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村“三委”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杜绝“家长制”、“一言堂”现象;对主要部门、重点权力岗位的工作人员实行轮岗交流,对过度集中的权力进行分解,制定相互制约制度,防止权力失控和滥用。三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和政府采购等制度,建立健全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和办公、招待等费用的定项限额管理制度,严把财会人员任职关,强化对财务的监督审计力度,健全对村级“三资”管理的有效监管体系,杜绝一切违规资金运作。四是加强党务、政务、村务和财务四公开。严格执行党务、政务、村务以及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间隔,制定检查考评方法、责任追究等操作办法,创新公开民主管理手段、形式,不断增强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五是拓宽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渠道。改进选人用人方式,打破只在本村选拔干部的局限,采取下派干部挂职锻炼、公开招考等方式,选派热爱农村工作、熟悉农村情况、有工作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工作,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2017年领导班子组织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材料

加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是深化党的作风建设、巩固纠正“四风”成果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党组织中依然存在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信仰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党的发展。当前,亟需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增强党的信仰,承袭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的团结统一,推进党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党组织纪律、信仰方面依然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主要表现为:天马行空、我行我素,不请示不报告;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变着法子绕开组织;挑肥拣瘦、个人主义至上,跟组织讨价还价;各自为政搞“小圈子”、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只对领导个人负责,不对组织负责;独断专行“家长制”,个人凌驾组织之上;“一言堂”让民主生活会变了味;表扬和自我表扬多,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人民网5月19日)。

(二)基层党组织纪律松弛严峻。对党的方针政策、中央的决策部署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由散漫,我行我素,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互相推诿,官气十足,动则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视人民生命财产如儿戏,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如城镇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征用、国有和集体资产的管理处理等,不向群众公开,不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以文件代替执行,以会议代替措施,以形式主义来反对形式主义。假大空、虚浮夸之弊病仍然存在。

(三)共产主义信仰动摇、偏离甚至缺失。党员干部公然拜神求佛,封建思想犹存,《老百姓过得苦,春晚却在拍马屁》的报道中,央视前副台长洪民生举例道:台里组织干部去五台山旅游,到了庙里无论老少扑通跪倒一片,虔诚地叩拜,嘴里还念念有词。“跪在佛前的都是党员,节目里歌颂完伟大的祖国,然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信仰”,洪民生说。还有的地方存在不愿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不履行党的义务等现象,很多年轻同志入党不是对党的热爱,而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作为进入某个行业或单位的敲门砖。以上现象仅仅是党员信仰缺失的下的“疥廯之疾”。而信仰缺失更为严重的是脱离群众、骄奢淫欲甚至贪污腐败问题,这样的党员干部属于“信仰空白者”,他们心无主义,不顾苍生、不信鬼神,活在当下只为自己,所以秉承“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歪理,目无王法,投机钻营、贪污腐败,给党和国家带来损失、给人民群众带来伤害,极大的败坏了党内风气,破坏了党员队伍建设的成果。

(四)基层信仰缺失存怪象。相信党,不相信党的干部;拥护中央,谩骂地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能清楚的看到、感觉到身边的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下的种种行为举措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和损失,即便没有伤害与损失,他们眼睛里也容不得党员干部们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老爷模样,受不了任何党员干部的骄奢淫逸、腐化堕落。信仰缺失不断在党内党外蔓延,群众便有了信访不信法、信关系不信能力,青年认为,票子、房子、车子就是信仰的“三位一体”,官员则唯我独尊、唯领导马首是瞻、唯金钱至上,信仰,变得很现实。

(五)好人主义仍存,削弱组织纪律性。好人主义由来已久,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坚持对腐败采取零容忍态度,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来整治“四风”,但很多地方、很多人还是遵守“栽花不栽刺、以后好办事”的老规矩,甚至有部分官员觉得现今“为官不易”而选择“为官不为”,遇到矛盾“和稀泥”,遇到问题绕着走,在执行纪律监督时“法外开恩”,在惩罚违纪违法行为时“网开一面”。秉承好人主义的为官用人、执纪监督、查办案件的方式影响了党内组织生活、削弱了党的纪律性。

二、党组织纪律涣散、信仰缺失的原因

(一)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性占第一位。如:某次听一领导干部说到女儿入党问题。女儿入党,做父亲的当然要表示祝贺。然而,当父亲鼓励女儿时,却遭到女儿的反感。父亲入党是真的信仰,是真的想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而女儿的入党动机却是为了自己的“前程”,并非信仰。像这样的一部分党员不像党员,他们从来不把入党当作一种信仰,一种责任,而是把党员当作一种提拔重用的标签。更有一些领导干部,在新时期下,为了个人私利,为了个人恩怨,为了个人政绩,逐渐远离党,逐渐丧失信仰。没有信仰只有目的的入党,进入党员队伍也自然不可能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反而贻害党,玷污党的纯洁性。

(二)部分党员队伍数量与质量不对等

1.为了满足考核指标盲目接受新党员。文件要求每个党支部每年都要按比例纳新,但在基层,尤其是农村党支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且总体素质偏低,很多时候完成不了纳新任务,但又担心纳新考核不过关,所以有一部分没能达到党员推荐标准的也被纳入党员队伍,很多党员认为入党唯一区别于他人的是每年要缴纳党费,很多人则不愿缴纳党费,甚至希望以党员的身份捞好处,所以才会出现党费金额与党员人数不匹配的情况,党员不履行义务也不缴纳的党费但又不能一下子所有的都开除党籍,开除则暴露出当地党建存在的问题。这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发展党员方式是不可能组成一支群众满意的党员队伍的。

2.农村党员缺乏理论教育学习,没有组织纪律性。现在农村普遍出现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这也导致很多新党员缺乏接受党的理论知识、组织纪律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少部分在乡的党员也因农忙而无暇学习知识,从而造成农村党支部党员队伍素质低下,理论知识、纪律意识匮乏。有的党员干部常年在外,有的直到年末才回乡一次,很难对党员进行教育和考核,造成无论合不合格,永远都是党员的现象,同时,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党员没有更好的考核办法,也没有纪律执行的标准,这样的党员也就没有纪律意识和忧患意识。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没有硬性执行党的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没人监督、没人执行,规矩则成了摆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通知》(1987年1月28日)、《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通知》(1999年7月17日)、中央纪委《关于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章的通知》(1987年1月13日)、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先后发出的《关于妥善解决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的通知》、《关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的通知》等文件都对党的思想行为规范做出规定,尤其是十八大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密切联系群众”“‘老虎’‘苍蝇’一起打”等都对党员干部的行为做出规范、震慑与警示,但十八大后仍存在不收敛、不收手、心存侥幸的领导干部。所有文件、法规、政策的颁布到实施落实过程中被打了折扣,或者根本没有实施和执行。

(四)党员干部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很多党员干部最初能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打击、做得了大事,得到群众的拥护和领导的赏识。但是随着官职越来越大,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多,诱惑越来越强,很多党员干部选择放弃政治坚守,思想堡垒从自身内部被打破,陷入精神迷境,无视党纪国法,不讲“精神”讲“鬼神”,不讲原则讲利益,存在从众、麻痹、侥幸心里,各自为政搞“小圈子”,把爱党爱国爱民的信仰变为爱钱、爱权、爱利的信仰,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来执行党纪国法。

(五)执纪监督不敢“硬碰硬”,害怕丢选票。部分官员坚持好人主义的官之道,不愿得罪人,在监督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面对违纪“大老虎”不敢硬碰硬,害怕被报复,害怕给子孙后代带来麻烦,最主要的是害怕丢选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能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敢讲真话,批评同级怕伤感情,批评上级怕丢“乌纱帽”、影响仕途,作为“老好人”、“人缘好”的人最能得到领导和身边干部职工的喜欢,在民主选举中能获得更多选票,所以,“老好人”主义者在执纪监督、作风督查、等方面存在不作为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也就导致很多监督问责机制形同虚设,文件措施贯彻执行不到位。

2017年领导班子组织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材料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也是解决党内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而机关党建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建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因为党和国家各级机关是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领导机构,其地位重要、作用特殊、使命重大,尤其是我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肩负的责任更大,身上的担子更重,本级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能否保障全区食品药品安全,能否保证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党的十八大后,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得到了明显加强,但是,党内政治生活的良好局面,还只是起势,远远没有达到定势。在机关部门,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倾向依然存在。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从各级机关抓起、从党员领导干部抓起,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成为机关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

一、充分认识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保持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最富有革命精神和革命品格的工人阶级优秀分子为基本组成。历史业已证明,这样的一支有理想有纪律的队伍,有着其他任何政党都不具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是,如果个人专断,有令不行,言行不一等不良作风在党内盛行,那么这个党最终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毫无力量可言。应该承认,当前党的凝聚力有所削弱,党的战斗力有所下降,是与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分不开的。所以,习近平同志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根本的是让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

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保持党的公信力和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同志曾将群众比喻为土地、先生和水,将党比喻为种子、学生和鱼。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党的公信力和话语权的根本保障。如果党内特权现象不断发展,最终沦为一个特殊利益集团,就会失去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必然失去公信力。在丧失了公信力的同时,也就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话语权。

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保持党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的重要途径。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一个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勃勃生机的政治密码。可以说,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得怎么样。当下的关键问题是,谁拿起这个武器,就往往被认为是“很傻很天真”,对个人没有任何好处。因此,构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保护和激励机制,让广大普通党员干部站出来,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对于永葆党的生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清醒认识现今机关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有的同志崇尚表扬与自我表扬,不愿自我剖析,在开展自我批评时浮光掠影,说远不说近,说人不说己;有的奉行“多栽花、少摘刺”的处世哲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喜欢打“太极”,好人主义盛行,特别是在民主生活会上不闻“炮声”,认为自我批评没“面子”,批评领导丢“帽子”,批评同级失“选票”,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表扬与自我表扬,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

二是民主决策流于形式。表现在不按章办事,民主决策流于形式,很多领域、很多时候,设计了民主决策,但讨论不充分,民主发扬不够,先定调后讨论等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的领导把集体领导当陪衬,把集体讨论当形式,搞个人专断、“家长制”,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三是党内生活制度成摆设。主要表现在一些党组织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上缺乏创新,方式方法过于单一,习惯于念报纸、读文件、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一些机关党组织往往把党内生活制度仅限于“三会一课”,对党的政治生活制度的理解比较狭隘,本来很好的制度成了摆设。此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落实,一些党员很少在党内生活会上汇报思想,主动接受组织监督,变成了“特殊党员”。

总之,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有没有严格的党内生活密切相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是严肃党内生活必须解决好自我批评不够的问题。没有自我批评或者自我批评不深刻,思想就打不开、灵魂就很难触及,批评别人没有底气,别人批评自己更无法接受。要通过自我批评带动批评的开展,做到“真”批评,动真碰硬、触及问题、触动灵魂,洗涤思想、去除污垢;“敢”批评,敢于揭短亮丑,敢于自我解剖,敢于解剖别人,敢于同错误和消极现象作斗争;“严”批评,坚持原则,严肃纪律,严格要求,严于律己。真正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锐利武器。

二是必须解决好领导班子内民主不够的问题。在党内生活中,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广大党员干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带动作用。因此,要在领导班子建设中积极发展党内民主,防止只要集中不要民主的独断专行。当然,也要防止只要民主不要集中的自由主义倾向。

三是认真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坚决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强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促进制度效力和功能作用的发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强化内部监督,增强党员的制度意识,形成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

四是推进机关党内政治生活方式方法创新。在继续坚持和发扬传统政治生活方式的同时,还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党内组织生活的方式方法。比如,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微博、微信等,创新党的组织生活形式,使其更富有时代气息、更有效率、更容易被人接受,以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onglinxiaofang.com/xiezuo/47434.html

推荐内容